關鍵詞:木屑顆粒機 秸稈煤 木屑顆粒 生物燃料
剛剛結束取暖季,人們對去冬今春的持續霧霾天仍心存余悸,造成霧霾天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燒煤供暖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。從去年冬季開始,肅寧縣開始實施一項“暖冬工程”,傳統的能源煤炭正被秸稈制造的綠色能源代替。借助于此,該縣正在申報“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”。
冬季供暖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問題,并且一直是農村的難題。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,用煤燒土暖氣這幾年成為農村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,然而隨著煤炭價格的逐年提高,買煤成為了農民的一大筆開支。肅寧縣實施的“暖冬工程”,主要是依托該縣春意秸稈加工利用專業合作社。據合作社負責人侯素珍介紹,農忙時節,合作社的收割機都會開到農戶的田間地頭,免費幫農戶收割,并現場收購秸稈。秸稈拉到工廠經過機器粉碎壓塊,就生產出了生物質燃料——— 秸稈煤。合作社與農戶達成協議,每10畝地秸稈可以置換采暖爐一臺,每4畝地秸稈置換秸稈煤一噸,這樣每8畝地玉米秸稈就可以解決一農戶的冬季取暖了。并且通過合作社的運作,合作社社員每畝地可增收200元左右。
據農業相關專家測算,秸稈煤清潔衛生,加熱升溫比煤炭快,而且價格低廉,每噸價格僅為400元左右,每噸煤的價格在800元以上,1.38噸的秸稈煤相當于1噸標煤的熱值,這樣農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。而且,使用秸稈煤能產生很好的生態效益,秸稈煤燃燒減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,有利于對霧霾天氣的改善。秸稈變成了寶貝,農民不再亂堆亂放了,這樣對村容村貌的治理也起到了積極作用。合作社農戶葛紅安告訴記者,“去年冬天合作社社員有200多戶都燒秸稈煤取暖,既節能又省錢,家里還特暖和。 |